搜索 Wales.cn button weibo logo

Wales.cn

威尔士作家

威尔士的两种语言,威尔士语和英语,使得我们跟世界更加接近,但同时也造就了语言和文化的鸿沟,产生了小说持续多产的繁荣,很大地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这些作品大部分已经由威尔士在外多的出版商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不过,这些作品并不是威尔士当代文学发展的一幅全景,它只提供了作为冰山一角的概况。读者一旦尝试更进一步的渗入,就不难发现从6世纪就开始延续的威尔士文学传统中令人赞叹的文学深度。


狄兰·马尔莱斯.托马斯 -“39年来,这是我所做的一切”

狄兰·马尔莱斯·托马斯,生于1914年10月27日,威尔士。他被许多文学学者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抒情诗人,并始终位居各时代最佳抒情诗人之一。他所赢得的赞誉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个人独好的超现实内省,这也成为他的标志。经他运用的意象不仅构思巧妙且具灵感启发性。

虽然狄兰主要是位诗人,他亦出版电影剧本和短篇小说,并公开演出自己的作品及在电台播音;他的名作《牛奶树下》-以一个虚构的威尔士小镇为背景-是一部为诗意而感性嗓音而作的广播剧。他最著名的诗作应属《不要温顺地走入那个良宵》-其中包含了这样的句子‘应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写的是他面对弥留之际的父亲时那种强烈的愤怒与哀痛。

丧父不到一年,托马斯自己亦在纽约病倒,饮酒自销终因酒精中毒而不久辞世。托马斯的一生都笼罩在深刻的忧伤中,这也是催动他酗酒的一个原因;几十年后威尔士演员理查德·伯顿亦不幸走过了同样的命运。

狄兰·托马斯有众多引人注目的崇拜者,如前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他曾为托马斯能在伦敦西敏寺的“诗人角”得到纪念而奔走。1995年,卡特总统在斯旺西成立了狄兰·托马斯中心(威尔士国家文学中心),这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所文学“动力室”。今天,该中心举办了杰夫·唐权威性的狄兰·托马斯展,题为“我,在我纷繁复杂的意象之中”。

此中心也是一年一度狄兰·托马斯文学节的焦点,节日颂扬了这座城市最杰出市民之一的坎坷人生和优秀作品。斯旺西也是狄兰·托马斯剧院的故乡,狄兰·托马斯铜像亦矗立在附近。位于斯旺西高地行政区的托马斯的出生地可于此处望见;走过一小段路便是Cwmdonkin公园,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从作家幼时起就未曾变过,淘气的狄兰曾爬越这里的栏杆去投掷天鹅,这也是一个神奇而富于灵感的地方,许多诗如《公园里的驼背》便是得灵感于此。


狄兰·托马斯奖

 年轻的狄兰十几岁就开始在笔记本上写诗和自己的一些感想。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繁多,许多创作的诗后来都被收录在他的第一本作品集《18诗》之中(1934年出版,当时作者刚满20岁)。20世纪30年代的伦敦文学界对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立刻给予了赞扬,称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给人焕然一新的美感,而其中许多的作品正是诗人在位于Cwmdonkin街5号的家中完成的,那里能俯瞰斯旺西(Swansea)湾。因此,将狄兰•托马斯奖颁发给世界各地年龄在30岁以下,并用英语写作的最优秀的作家是十分合适的。

28岁的威尔士作家Rachel Trezise凭借其短篇小说集《新鲜的苹果》夺得了2006年,总奖额为60,000英镑的第一届EDS狄兰•托马斯奖,该小说集由Parthian公司出版发行。这项国际性的大奖新的奖金额将会超过100,000美元,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文学奖项之一,每两年颁发一次,用来奖励30岁以下用英语写作的年轻作家。Rachel1978年出生在威尔士Rhondda镇,2000年从格拉摩根大学毕业,同年,他的处女作《In and Out Goldfish Bowl》出版了。这次的获奖作品《新鲜的苹果》描写的是南威尔士地区一个动荡产煤小镇以及当地青年所面临的困难时期。


杰尔米·胡克我认为诗是一门看的艺术,这门艺术让我学会了即使‘两眼无视’,却依然能‘见’”

杰尔米·胡克(生于1941年)在邻近南安普顿的Warsash长大,当地的自然风光一直是他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他的很多诗都写于威尔士,而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威尔士度过。为求学他曾去过英格兰、荷兰以及美国,目前正担任格拉摩根大学的英语教授。本身拥有十本诗集的胡克也是著名的批评家,出版过爱德华·托马斯诗选和里查德·杰弗里文集,并从事大为·琼斯和约翰·考柏·波伊斯的研究,所有这些都对他自身的创作至关重要。其余关键的作品包括《作家们与风景》和《梦幻威尔士》等,其中《威尔士日志》记录了他七十年代在威尔士中西部的生活。

杰尔米·胡克把他的工作内容形容为“一部地域诗集”,这一点从他的档案记录里显而易见。但胡克的工作并非纯粹的描述,而是对归属问题,以及人与其周身环境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这种互动被揭示为一张复杂而相互影响的网:起伏的丘陵仿佛是一道永恒的风景,事实上千鸟停驻的土丘却是一个个墓堆(‘矩阵’)。许多诗都关注于我们想赋予周遭事物意义的欲念,如同母亲孕育小孩,将‘那些树是人在走’‘舐舔成形’,使之富有意义。

从史前的洞穴画家到他孩提时代的自己,“体味词语…/从而构建世界”(“草莓地”),关键性的问题似乎是“如何塑造人生”(阿诺兹·伍德),但同时他的诗也追问人生是怎样被塑造的。当所有的这些都强调根的重要性时,也有很多流动与自由,水和飞翔的意象在。然而,与此相关的是一种可怕的意识,就是一些本质的元素依然无可捕捉:比如麻鹬的哭声是“…我的/不是我的”可能永远也无法在这个世界找到确定的居所或者说实在。

这些紧张关系赋予他的诗一种紧绷的共鸣。他的诗,虽然语言精雕细琢,结构却不按传统;他们犹如倾泻的瀑布“塑造改变的方式”(“那些树是人在走”)。

他的声音,既有控制又如流体,体现了这种微秒而沉着的音乐。他的录音是为《诗歌档案》而做的,2005年8月30日于诗人南威尔士家中录制成功,由理查.卡林顿制作。杰尔米·胡克最钟爱的诗句“人总是试图想把将自己塑造成形的东西表达出来。”-大为·琼斯,1952年《咒逐》的序。


丹尼·艾伯丝-“谁说世界不是一场婚礼?”

丹尼·艾伯丝(生于1923年)是一位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具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他的十四部诗集中的第一部《每一点绿意消逝后》,出版于1948年,而他最近的一部诗集于2003年问世。期间艾伯丝使自己成为了英国历史上顶尖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在卡迪夫长大的艾伯丝既拥有威尔士祖籍又兼具犹太血统,但最主要的是以其双重职业身份而出名,他既是一名作家又是一位医生。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是显著的,甚至帮他在英国诗歌史上确立了独特的地位。

这段录音以一首早期的诗“颂歌”开场,从不断重复的叠句中我们已可听出艾伯丝的标志性关注“所有生者和所有死者。”大多数诗人都对死亡有一种敏锐的感触,但由于艾伯丝的职业是医生,这使他比别人更具有精确和近距离的视角。他独树一帜的“医学”诗既体现了他洞明的知识,也体现了他对受苦受难者和垂死者的同情,这样一种组合贯穿于他全部的诗歌,并使他的诗在通常灰暗的主题下依然引人入胜。

就像“颜色病理学”,它对各种疾病不同的色彩的审定,准确而不用临床,大胆却不病态。他的作品也承认生命本质及其尽头的神秘性,正如他那首恐怖的诗“在剧院”所记录的一个病人在脑手术过程中的死亡。艾伯丝的诗中没有简单的安慰,但他对“那些无法保留的伶俐的/鬼东西”(哦尝吧看吧)的机警却似一种清醒的庆祝。

这段录音显示了艾伯丝诗中更为戏剧性的特质,尤其是他对对话的运用和散布诗中的零星演讲,这些将听众与消失的社区联系起来。录音以“临终遗言”结束,与开场的婚礼开幕式互补呼应,艾伯丝暖如桃花心木的嗓音将此诗演绎得更为荡气回肠。


吉利安·克拉克她的诗没有华而不实:相反读者可以体会到一种慷慨的精神充满其诗,让那些主题都具备不被歪曲的事实。”

生于1937年)是当代威尔士诗坛的一位中心人物。她的诗本身已赢得了来自评论家和大众的广泛好评(其‘诗选’已出版过七次,其作品也成为全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和A等学生的教材),此外她亦通过担任教师这样具启发性的角色,以及从1975-1984年担任盎格鲁-威尔士评论的编辑,和北威尔士作家中心Ty Newydd的创办者和主席而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生于卡迪夫,目前在锡尔迪金经营一家小机构,她的作品中威尔士风景是一股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战争、女性和流逝的时光。她最近出的三本书都是诗集社推荐书目。

克拉克的世界充满了当下-少女脚踝上短须的摩擦(“远乡来信”),新生小羊羔的滑溜(“艰难出世”),身体感触的激情,“紧拴的爱情红绳”(“埃尔芬”)。尽管这些诗都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亦有各种过去不断重新浮出水面,就像“冷湖丘陵”里获得了生命之吻的溺水少女。有时候过去是地理上的,如“石兔”中所述的等待了3亿年希望被雕凿成型,或者是属于童年记忆的,如“传说”中的叙述者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回忆湖中危险的冰,聆听“雪皇后的关节嘎嘎作响”。其实,是有生记忆里这些女人的命运成为诗中最持久的东西。

在克拉克为她母亲写的挽歌‘光的习惯’中,日常家庭琐事像圣事般被庆祝,而在别处却被激烈地争辩为圈套,尤其是‘从远国’中的一个片断里,她遥想其祖先制作“甜美果酱”的果实像一张张脸挤在玻璃后头。听吉利安·克拉克的诗是一场强烈的感官体验;她对语言的运用“既实在又富乐感”(《纽约时报文学副刊》),结合其尾韵和头韵的模式,她的诗给人以一种如实物的印象,经久如“已故母亲传给在世女儿”的‘琥珀’珠子。

 来源:http://www.poetryarchive.org

   http://www.welshwales.co.uk